落秋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阅读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46章 我大明朝,不该让荀学这种思想存在!

第46章 我大明朝,不该让荀学这种思想存在!

得可能不太合适,因为人家若是硬要认为可以的话,那罢黜荀学这种事情,可能还真的可以,毕竟朝会议题范围还是很广泛的。

朱元璋并没有严格限制朝会中,到底要商议什么事情。

对于大明朝而言,洪武朝会不仅是礼仪场合,也是决策军政要务、礼制改革及思想统合的地方,别说是罢黜荀学思想,这种涉及到学派、思想类型的事情,就连礼法制度,都会在这里商议。

朝会明确规定了官员站位、礼仪规范,如咳嗽退班、失仪处罚,并多次调整班次序列以适应实际需求,这种小事有的时候都是可以拿到朝会上来说的。\x.i?a*o+s·h~u_o¢h·o/u_.`c^o?m-

而皇爷爷朱元璋曾直接干预儒学流派的选择,洪武三年下诏科举以程朱注解为唯一标准,实质确立了程朱理学的官学地位,因此,罢黜某一学派属于思想正统议题,符合朝会议事范畴。

再怎么说,程朱理学思想是当今大明朝的官学。

官学,那就是官方认定的,认可的。

拥有着官方授予的正统性和权威性。

因为早在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下诏,规定科举考试中经义答题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解为标准,明确要求‘国家明经取士,说经者以宋儒传注为宗’,并废除其他学派的解释,就是因为朱元璋的这条规定,程朱理学现在已经提升为科举的唯一学术依据,这也就意味着程朱理学已经跃升成为官学。

而且,早在洪武二年的时候,其实朱元璋就已经提出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在全国广设府、州、县学,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及程朱注疏为核心;洪武十五年的时候,进一步颁布学规,将理学思想嵌入各级教育中。

现如今已经是洪武二十五年了。

此时程朱理学已通过科举和教育制度化全面渗透。

这些年来,因为程朱理学彻底成为官学,大明朝更是明确了地方官学的岁贡名额,生员需专攻程朱注解的经典,并通过考核进入仕途,进一步巩固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所以,在朝会上商议罢黜荀学的事情,倒也并非有问题。

思索至此,朱允熥也不犹豫,就站出来言道:

“莫不是,我推广荀学思想,触动了尔等文官大族的利益,所以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让朝廷罢黜荀学思想?”

朱允熥的声音刚响起,众人就脸色微变,纷纷难看起来,可朱允熥却并未停下,他继续道:

“不就是因为荀学核心主张性恶论与法后王,这其中与程朱理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威胁了程朱理学的合法性吗?”

“不就是人性论冲突了吗?程朱主张性即理,也就是人性本善,为道德教化提供基础;而荀子主张性恶,强调后天礼法约束,你们这些理学大族可借性善论标榜自身道德优越性,若荀学盛行,你们的伦理特权将遭质疑。”

“朱熹推崇法先王,效法三代圣王,此举是为了符合理学保守的复古倾向;而荀子主张法后王,也就是立足当代制度,这又和程朱理学的思想不和,你们不允许有任何反对程朱理学思想的其他学说出现,不然的话诞生了此类学说中的官员,就不受到你们掌控了。“

“可笑,程朱自认承接孔孟道统,将荀子贬为大本已失,这可是朱熹的原话;因此若是现在荀学获我大明朝认可的话,将瓦解理学道统叙事,也彻底的影响了你们在朝廷中形成党羽,对也不对?”

出来说话的这位礼部尚书,名就叫任恒泰。

朱允熥知道这家伙什么来历。

此人出自于江南理学名门,姑苏任氏家族。

这一家族,很强大,也很可怕。

对于这一家族,民间有着传言:“千年华胄,理学正宗。”

这就能看出来任氏的地位了。

任氏先祖任伯雨,乃朱熹亲传弟子,于绍熙年间自徽州迁居苏州,建‘明理书院’,开江南理学讲学之风。

南宋末,任天麟著《四书精义》,被元廷列为科举参考,家族始称江南经学第一门。

到了元朝,这一家族彻底达到鼎盛,任氏‘九世不辍儒业’,元代出进士七人,其中任文焕任国子监司业,修订《朱子语类》官方刻本;有传言其家族宅邸存理堂藏书十万卷,王冕、倪瓒等名士皆曾游学于此。

任亨泰,也就是理学名门的巅峰代表

此人自幼习《朱子家礼》,五岁诵《四书集注》,十岁作《太极图说辩》,被誉为小朱子;其父任宗濂著《理气通辨》,驳斥陆九渊心学,被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