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阅读 > 浮生重启录 > 第2章 烛泪惊梦

第2章 烛泪惊梦

董允送给他的——那个总板着脸说“礼制不可”的侍中,此刻正在宫中某处安睡,尚不知他眼中的幼主,早已不是当年攥紧龙案却不敢出血的少年。

烛泪堆成红珊瑚。

我望着案头未动的参汤,忽然想起长坂坡那夜赵云银枪上的血,想起白帝城父皇指腹的温度。

原来重生不是恩赐,是让我再看一遍这金銮殿上的提线,看清楚每一根丝线如何穿过掌心,如何在龙椅上织成牢笼。

更鼓第五声响起时,我终于合眼。

梦中不是洛阳的胡笳,而是建安十三年的战火。

襁褓中的自己被赵云护在怀中,却清清楚楚看见母亲甘氏的血染红他的征袍——原来从一开始,我便该明白,这天下从不是靠仁义能守住的,可父皇偏要教我读《孟子》,丞相偏要教我行王道。

指尖无意识地抠进竹席,直到掌心渗出血珠。

第二日醒来时,黄皓捧着金疮药跪在榻前,眼中竟有泪光:“陛下昨夜梦魇,喊着‘子龙将军别走’......”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通报:“丞相府长史来报,法参军箭疮发作,恐难......”

我猛地攥紧玉珏。

原来命运的齿轮,连片刻都不肯停转。

法正的死,是蜀汉由盛转衰的伏笔,是父皇东征的导火索,更是我十七岁跪在白帝城的开端。

此刻十二岁的掌心还在流血,却不得不穿上太子冕服,往法正的府邸而去。

丞相府的马车停在宫门前。

诸葛亮掀开车帘,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定是没想到,前世从未主动过问政事的太子,会在法正病危时亲自前往。

我望着他腰间的金错刀,突然福至心灵:“相父,孤想随你学些治世之道。”

诸葛亮的睫毛颤了颤。

他身后的书童抱着一摞竹简,最上面的正是《商君书》,前世他从未让我读过的典籍。

秋风卷过他的青衫,我忽然看见他袖口绣着的八阵图纹样,与前世五丈原陨落时的星象暗合。

车辚辚驶过朱雀街。

我摸着车轼上的云雷纹,听着诸葛亮讲解《蜀科》条文,忽然想起景耀六年光禄大夫谯周劝降时的话:“天命有归,陛下不可逆天。”

此刻却在心里冷笑——若天命就是让我做一辈子提线木偶,那这天命,我偏要逆上一逆。

法正的府邸飘着药香。

我看见那个曾在定军山献奇谋的谋士,此刻躺在床上咳血,枕边散落着《三略》残页。

他看见我时竟笑了,血沫沾在胡须上:“太子来看孝直咽气?也好,省得你将来怪我没教你......”

话未说完便剧烈咳嗽,诸葛亮递上参汤的手稳如泰山,却在触到法正手腕时,指尖微微发颤。

我忽然想起前世诸葛亮在法正死后,对着丞相府的烛火独坐整夜。

那时我不懂,为何向来镇定的丞相会如此失态,此刻却看见法正从枕下摸出一卷帛书,上面画着汉中地形图,还有几处用朱砂圈住的隘口——那是他未及实施的奇策。

“太子收好。”法正将帛书塞进我掌心,指尖的茧子划过我手背,“将来若有人说‘蜀地天险’,便拿这个问他。”

他望着诸葛亮,忽然叹道:“孔明啊,你我终究是错了......”

话未说完,头便偏向一侧,眼角还凝着未干的血泪。

诸葛亮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恢复平静。

他替法正合上眼皮,转身向我行礼:“法参军临终托孤,望太子善用其策。”

我望着手中带血的帛书,忽然明白,前世的我错过了多少改变命运的契机——法正的奇谋,庞统的遗计,还有丞相未说出口的苦衷。

归宫的马车碾过落叶。

我展开帛书,看见法正用朱砂在阳平关处画了个骷髅头,旁边注着“鸡肋”二字——原来早在建安二十四年,他便看出汉中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难怪后来曹操会轻易放弃。

而父皇却在此后倾尽国力争夺,最终埋下夷陵之败的伏笔。

暮色漫过宫墙。

我站在射山的演武场,望着天边将落的斜阳,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甲胄声。

回头看见赵云之子赵统领着羽林军巡夜,银枪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像极了长坂坡那夜护我周全的银枪。

“赵将军。”

我唤住他,看着少年将军惊诧的神情,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