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历史合法性。
强调理学作为千年不易的传统,利用中原王朝文明崇古心理,再援引《大明律》具体条文,使辩论进入自己熟悉的法制框架,最后进行一定的后果恐吓,也就代表着推演出了今日改科举、明日废律法、后日抗君命效应。
而朱允熥这边,其实看的更清楚些,任亨泰的能力确实不容小觑,不过也是够卑鄙,用这种甘愿去职的姿态,将自身塑造成殉道者形象,反衬他朱允熥为乱臣贼子。¨天?禧_小~说/网\ *无+错-内\容.
表面上称荀卿,实则通过性恶论的强调,暗示荀学这一学说违背人伦。
对于朱允熥而言,若是这任亨泰堂堂正正,和他辩论的话,那他也不妨和他好好谈谈,这荀学的事情,可现在对方拐弯抹角,在这里玩文字游戏呢,那他可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他看向任亨泰,声音颇为冷淡!
“任公此言,可谓蔽惑圣听、祸乱朝纲!”
“其一,妄称祖制,实为欺君!皇爷爷尝言:“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韩非子曰:“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今公以祖制为盾,岂非暗指皇爷爷泥古不化?昔商君变法而秦强,王安石更制而宋振,公欲使我大明步元人积弱之后尘乎?”
“其二,曲解圣学,其心可诛!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何尝言性善?《荀子·性恶》明载: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孟子空谈性善,终致齐梁之败;荀卿务实重礼,乃有李斯佐秦一统。公死守朱注,岂不见宋朝之祸?”
“其三,危言耸听,乱臣贼子!《春秋》责以小事大,今公以科举琐事比之社稷存亡,何其悖也!汉武罢黜百家,遂有王莽之祸;唐宗兼收并蓄,乃成贞观之治。公欲效董仲舒愚民之术,使我大明文教重返蒙元黑暗耶?”
“其四,结党营私,罪在不赦!观公门下,尽皆腐儒,苏州任氏把持科场十三载,录取门生半出江南;礼部奏章多引朱注,几成私家语录!昔宋朝奸佞以文词固宠,今公以理学营私,异曲同工耳!”
说到这里,朱允熥已经懒得和这家伙多废话了,他转身向着朱元璋行礼,道:
“伏惟陛下圣鉴:此獠外饰忠谨,内怀鬼胎。口称卫道,实为保其家族富贵;高谈性理,不过掩其学术空虚。臣请革除其职,焚毁谬书,使天下知大明崇实黜虚之志!”
一番话,说的比那任亨泰还有气势三分!
整个朝堂彻底寂静了下来,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文官们一个个神色非常不好看,他们已经不能容许朱允熥这么继续说下去了,不然的话若是皇帝真的改变想法,推崇荀学的话,那就可是真的天都塌了。
这并非是任亨泰独自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他们整个文官集体的战斗。
绝对不能让朱允熥的想法得逞。
他们也该全部站出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
朱元璋忽然挥了挥手。
那意思很明显了,让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站在原位。
随即,朱元璋的声音就响起了。
“咱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群人,絮絮叨叨,磨磨唧唧!”
“任何事情,都喜欢耍嘴皮子功夫,一个个比谁更能说会道?”
“就你们能说,就你们有嘴?”
朱元璋声音格外的冷淡。
顿时,文武百官皆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面对朱元璋这番话,这种气势,他们胆颤心惊,甚至有的人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了起来。
毕竟。
这大明朝。
唯有一座天。
那就是朱元璋!
只有一颗太阳。
那也是朱元璋!
这些年来各种大案频发,死的官员还少吗?
要知道,当今的陛下乾纲独断,那动起手来是丝毫不会留情的,他们可不敢触怒皇帝的威严!
朱允熥倒是心中很平静,他怎么可能惧怕朱元璋,他若是但凡有一丝怕的话,都不可能说是抬着棺材去谏言。
相比于文武百官的胆颤心惊,此时朱允熥想的更多的是,皇爷爷朱元璋心中在想什么。
嘴上的功夫不喜欢?
莫非,是要弄出来点实际上的花样。
正在朱允熥心中思索之际,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声音再度响起了。
“程朱理学也好,荀学思想也罢,其实争论这些,并无任何意义,咱要的是能解决问题,适合我大明朝的学说。”
“咱现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看看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