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阅读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45章 改良福船,陈铁山麻了,这么改?

第45章 改良福船,陈铁山麻了,这么改?

加固,关键支撑结构中桅杆基座、船楼支柱需要使用更坚固的硬木,比如铁力木强化。

这样才能确保在剧烈摇晃时不易断裂。

“至于浅水之困方能,倒不如另辟蹊径,与其强求福船本身深入浅滩,不如打造一支专司浅水作战、能与福船紧密协同的僚舰舰,大规模建造或改良更适应近岸、河口、岛礁环境的战船,如沙船、苍山船、鹰船,它们吃水浅、转向快,配备足够的火器和接舷兵士,专门负责追击、堵截倭寇小船,封锁浅水通道。福船则作为移动的堡垒、指挥中心和火力支援平台,在深水区提供掩护和远程打击。”

“最终,在保证深海性能前提下,在船体线型上做极其精细的优化,略微减小最大吃水。”

说到这里,朱允熥忽然想到。

或者,他可以把后世的想法用到这个时代。

也就是设计一种可部分收起的辅助龙骨或者减摇鳍,这东西是用坚固的硬木和铁件制作简单铰接结构。

平时收起不影响深海航行,进入浅水区域或预知风浪时放下,增加横向稳定性。

不过,他不确定对于大明朝的工艺而言,这种想法是否能成功,这需要极高的工艺和可靠性,更是需反复验证。

朱允熥将自己的构想条分缕析地道来,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主要所说的,就是降低重心、优化船楼结构的事情。

陈铁山起初只是凝神静听,但随着朱允熥描述的深入,他脸色渐渐发顿。

当朱允熥讲到要在福船两侧增设多对如同巨臂般的大型船橹,配备专职橹手,目标是在无风时也能驱动这庞然大物进行战术机动时,陈铁山心中颤了颤。

殿下,真的连改良战船,这种事情都懂得?

当朱允熥明确阐述将在福船两舷布设多对需多名精壮合力操持的巨橹,并编配专职橹手,以赋予巨舰无风自主之能时,陈铁山身体微不可察地一震,如同被无形的重锤击中。

他下意识地向前踏了半步,又生生顿住,背脊却挺得更直了。

喉头滚动了一下,才发出声音,那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一种被巨大冲击力穿透后的凝滞感:

“殿下…”

他开口,语速比平时慢了许多,每个字都像是从深思中艰难挤出,

“此策…此策…”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最贴切的词,最终沉声道:

“直击要害!石破天惊!”短暂的沉默笼罩了他,那双阅尽船厂沧桑的眼眸深处,仿佛有惊涛骇浪在无声翻涌。

往昔的景象不受控制地浮现:死寂无风的海面上,如山福船徒然漂浮,将士眼中压抑的焦灼与无力;倭寇轻舟在射程边缘挑衅的狡黠身影,而此刻,皇孙殿下描绘的图景巨舰凭自身“筋骨”之力,于无风之境沉稳移形,甚至逆势抢占上风——这绝非天方夜谭,而是…扭转乾坤的枢机!

他不再踱步,而是如同石像般定在原地,唯有胸膛微微起伏,显示着内心的激荡。

良久,眼中的锐光化为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他缓缓道:

“殿下所言‘借天之力,更掌己运’…此八字,如醍醐灌顶,道尽我水师数十年之困顿根源!”

他微微颔首,带着匠人特有的严谨确认道:

“为海上堡垒加装此等‘筋骨’,使其能自行迈步…此思此想,前所未有,却…切中命门!”

他转向朱允熥,思路已然清晰,语速恢复沉稳,条理分明:

“降楼削重,压舱精调,乃固本培元之举,老朽深以为然。船体稳如磐石,方能承此筋骨之力,不致因摇晃而折损其效。”

谈及具体实施,他目光坚定,带着龙江提举官特有的底气:

“殿下放心,巨橹所需之樟木、铁力木,厂中储备充盈。能工巧匠,亦不乏其人。橹位如何排布最省力高效,联动之架如何设计以聚众人之力,老朽心中已有脉络,稍后便可绘制详图。”

“至于轮桨之技,宋代确有遗存图谱,虽机巧繁复,然用于此国之重器,正当其时。若能成,其效必优于单橹,值得倾力一试。”

言毕,陈铁山退后一步,整理衣冠,对着朱允熥,深深一揖到底,动作庄重而缓慢。再直起身时,脸上再无半分犹疑,唯有磐石般的决心,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重若泰山:

“殿下洞烛幽微,明见万里!此等革新,非但切中时弊,更乃我大明海疆长治久安之基石!老臣陈铁山,在此立誓,必穷尽毕生所学,督率龙江提举司上下,殚精竭虑,务必将殿下所构此‘御狂澜而愈稳,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