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风暴中的孩子,孤立无援。
内在中,方孝孺更是心中翻江倒海。程朱理学大厦的梁柱在轰鸣中断裂,瓦砾纷飞,那些熟悉的经文、义理,此刻读来都显得苍白空洞,甚至带着一丝自我欺骗的意味。
荀学的观点,带着刺耳的现实感和功利性,却如同在废墟上顽强生长的荆棘,让他无法忽视其力量。
对朱允炆的支持,也因背后理学根基的动摇而变得不再坚定。一种前所未有的虚无感和巨大的背叛感,对信仰、对恩师、对过去的自己笼罩着他。
“程朱理学,难道真的不对?”
方孝孺忽然喃喃自语了起来。
朱允熥是能听到这句话的,他顿时笑了。
好好好。
自己已经成功一半了。
这个时候的方孝孺,很显然已经不再确信程朱理学是唯一且绝对正确的真理。
甚至说,方孝孺都已经开始怀疑其毕生坚守的一切了,方孝孺感到恐惧,对未知道路的恐惧,对自我价值崩塌的恐惧,对可能成为历史罪人的恐惧。
朱允熥觉得,方孝孺现在露出这样的神态很正常。
因为他朱允熥是清楚知道,这程朱理学到底是什么东西的。
其到底有没有用,到底哪里有着害处,自然而然能说得清楚,
这就是站在局外人的视角。
可方孝孺不同。
就算方孝孺天天研究程朱理学的书籍,在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佼佼者,可他是局内人,所以他未必能看得清楚,这局内所诞生的学说,其种种问题。
他也就是抓住了这一点,精准打击理学软肋。
死死抓住理学理想崇高但脱离现实、要求严苛却催生伪善、重内圣轻外王导致空疏无能这三大核心弱点,用大量现实和历史例证猛攻。
当然。
他也并非是简单贬低理学价值,而是痛心疾首地指出其不切实际”带来的危害,譬如滋生伪善、误国误民,这样激发方孝孺作为大儒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为了让方孝孺转过来,投入他的门第知晓,他也顺带给方孝孺提供了另外一条出路,也就是将荀学塑造成并非否定道德理想,而是为实现理想,譬如秩序、富强等,采取的更务实、更可行、更仁爱、真正为苍生谋的路径,荀学的礼法,才是治理复杂人性和现实的有效工具。
再者。
皇爷爷朱元璋的治国实践,就是重法、务实、变革啊,这难道不是暗合荀学精神吗?
最终,再给与这方孝孺致命一击,让其落脚点在天下苍生和大明国祚,以崇高的责任压迫方孝孺,暗示坚持理学是误国,转向荀学是救国。
这么说吧。
他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
换谁,谁不麻?
别说是这方孝孺了。
就算是换一位大儒来,这个时候脑瓜子也要嗡嗡的啊。
“方先生,你不如改换推崇我荀学思想,如何?”
看着迷茫的方孝孺,朱允熥抛出了橄榄枝。
而方孝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道:
“不可能!!!”
他虽然现在脑子混沌。
但却清楚的很,若是他方孝孺忽然转投荀学阵营,会造成何等的影响。
他这个人,就会彻底的身败名裂,在程朱理学阵营眼中,他将是千古罪人、叛徒、欺世盗名之徒,遭受最猛烈的口诛笔伐,生前身后名彻底毁灭。
即使他真心转向,也必然被绝大多数人视为见风使舵、政治投机的无耻小人。
他就成为一个小人了。
本来他是朱允炆的人,可现在却忽然成为朱允熥的人,那他方孝孺不就是一个棋子了吗?他会被朱允熥视为最有价值的政治工具,但同时也可能被利用完后抛弃,或陷入更残酷的权力斗争漩涡。
真以为,他方孝孺就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连这些都看不出来?
方孝孺清楚的很。
朱允熥这个时候招揽他,就是故意的。
认为他方孝孺还有这一定的作用。
毕竟,在民间程朱理学士子心目中,数来拥有一定名气的他,若是突然开始推崇荀学了,那么朱允熥的胜算就会大增,他的倒戈是足以改变力量对比的事件。
朱允炆那边,会失去最重要的程朱理学少壮派首领凄凉,而朱允熥获得理论正统性和巨大声望加持,此消彼长之下,朱允熥夺嫡成功的可能性急剧上升。
他方孝孺,凭什么帮助朱允熥?
“方孝孺,你不愿意投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