煊:”你说,你明白咱担忧的是什么?咱就说了卫所制存在问题,你就听了这一句话,就明白存在哪些问题了?”
说完这话后,朱元璋有些不敢相信,若朱允熥真的有这份能耐,那可以堪称神童了。
可令朱元璋感到意外的是,朱允熥还真的点了点头。
“孙儿确实知晓。”
既然皇爷爷朱元璋这里遇到了问题,那他就顺理成章的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那么接下来舅爷蓝玉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轻松的多了。
“呵呵呵,你可不要胡编乱造,哄骗咱,咱可以确定你这次来是有事情求咱,为了蓝玉的事情吧?”
朱元璋两眼一眯,那眼神、那脸色,很明显早已经看穿了朱允熥的想法,和朱允熥相比,他朱元璋活了这么大岁数了,是真正的老狐狸,什么看不出来。¢三?叶!屋¢ ~追/最\新\章`节¨
“是为了舅爷的事情,可孙儿确实看出来了卫所制的诸多问题,孙儿不敢撒谎。”
朱允熥并没有对于朱元璋看出来了自己前来的目的,而感到意外,毕竟皇爷爷朱元璋什么看不出来?对方有着锦衣卫的消息渠道,又是一个人精,堪称恐怖的政治机器,看出来这一切太正常了。
“好,那你说说看。”
朱元璋露出正色,他倒要看看,这朱允熥能说出来个什么所以然。
卫所制的问题他这边才刚看出来,朱允熥就也看出来了?
开玩笑吧。
甚至说,朱允熥可能连什么是卫所制,都不清楚吧?
真把他朱元璋当成普通的老头子给糊弄了?
若是朱允熥真的说不出来的话,那蓝玉的事情就不用想了。
朱允熥,可是确实清楚卫所制的诸多问题的,因为他不慌不乱,理清了一下脑海中的思路,随即言道:
“我大明朝的卫所制,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军户地位低下,而为何军户地位低下?这是因为根据卫所制所制定的规定,他们属于是世袭贱籍,永世为兵,皇爷爷强制世袭,一旦被编入军户,子孙后代必须世代当兵,不得转业,再加上民间也有着一定的歧视,军户被视为‘贱籍’,地位低于民户,甚至低于匠户;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还被限制了自由,军户不得参加科举,这也相当于彻底的断绝了他们的上升通道,再加上军户未经许可不得离开驻地,否则视为‘逃军’。”
“然后就是军户们的经济剥削,堪称非常严重,这来自于军屯压榨,军户需自耕自养,但屯田多被军官侵占,士兵实际沦为佃农,目前我大明朝,至少有三成的军屯田被军官私占,士兵无地可种,又有军饷克扣的情况发生,朝廷发放的军饷常被军官截留,士兵生活困苦,甚至许多军户家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最终又导致军官私役,形同奴工,很多普通的士兵每日都要进行着无偿的劳役,军官常驱使士兵为自己修建宅院、耕种私田,甚至经商牟利,士兵被迫从事与军事无关的苦役,毫无尊严;同时士兵稍有反抗,即遭鞭笞、枷号等酷刑。”
朱允熥清楚,现在仅仅是这个问题刚刚出现。
而很快,大明朝的卫所制度就会迎来一种小型崩溃。
历史上,大明朝的士兵逃亡规模堪称惊人,洪武十六年,仅北平都司,就逃亡士兵足足高达四万余人,而未来的洪武二十六年,根据史料记载,全国逃亡军户足足累计超过十二万人,占军队总数近两成。
这个数字,太恐怖了。
士兵们的逃亡也方式多样,有集体逃亡的,整支百户所、千户所士兵集体消失;有改名换姓的,逃兵混入民户,或伪造路引,打造通行证逃往他乡;还有能狠下心来的,直接自残避役,有士兵砍断手指、刺瞎眼睛,以逃避兵役。
这群人,逃亡后的命运也并非是那么好的,朝廷对于这种情况,堪称零容忍,朱元璋下令:“逃军抓回,割耳刺字,全家充军。”,这最终导致地方上的百姓们遭了殃,地方官为完成任务,常抓捕无辜百姓充数,再加上逃亡军户被民间视为‘逃犯’,不敢收留,许多人沦为流民或土匪。
最终,仅仅是因为这一条,就导致大明朝的军队战斗力下降,逃亡导致卫所兵员不足,剩余士兵士气低落,无法有效作战。
社会动荡更是加剧,大量逃亡军户成为流民,部分加入土匪或倭寇团伙。
到了明中期,产生了军事危机,至永乐时期,卫所制已难以为继,朱棣不得不组建‘三大营’作为精锐野战军。
其实,朱允熥知晓,历史上皇爷爷朱元璋对此也是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和应对措施,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