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阅读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36章 保住蓝玉之子,唯有靠朱元璋!

第36章 保住蓝玉之子,唯有靠朱元璋!

此生只忠诚于大明朝皇室!

朱允熥向着乾清宫的方向走去。

此时天空晴朗,悬挂于苍穹上的大日丝毫不掩饰释放着它那炽热的能量,朱允熥能感觉到自己被这太阳光照耀着很舒服,可他心情却并不是很好,此次见到皇爷爷朱元璋,他未必能把蓝玉这件事情给办成。?k!e~k`a+n/s\h?u~.·c¢o`m?

但,总是有机会的。

若他不来的话,那就绝对没有任何机会。

而他来了的话,可能机会很渺茫,但还是有机会的,人生不就是要把握住在自己面前的每个机会吗?

也只有这一个办法,能解决蓝玉这件事情,需要让皇权出手,让皇爷爷朱元璋出手。

等到朱允熥来到乾清宫了,见皇爷爷朱元璋正在乾清宫内处理政务。

今日因为战船对轰的事情,导致朝会并没有举行,因此看起来政务很多,皇爷爷朱元璋面前的桌案上堆积了不少,而他也眉头紧皱,似乎遇到了不小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朱元璋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亦或者说这是帝王的通病。

那就是,臣子和属下来见到他时,朱元璋必须等着自己手中的政务处理完毕,才会让属下和臣子进来。

看起来,像是在认真处理政务。

其实就是变相的拖延罢了,毕竟我是皇帝,你们等等我难道不行吗?你们就该等着。

朱允熥自然也不例外,他就在这静静的等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只听到砰的一声,朱元璋把手中的奏折忽然重重摔下。

“一群没用的东西,这都无法解决,咱要他们何用?”

“臣子臣子无能,孙子孙子不孝,都欺负咱啊,欺负咱这个老头子!”

朱元璋埋怨着,嘴中嘟囔着什么,在外等待着的朱允熥脸色一黑,他能听不出来吗?这朱元璋就是在说自己呢,朱元璋这么多孙子中,若是谁不孝顺的话,不就是敢抬棺谏言的自己吗?

这纯属是当着他面,蛐蛐他!

“皇爷爷,孙儿来了。”

朱允熥心中无言,随即躬身道。

“咱让你等了这么久,没不高兴吧?”朱元璋看了朱允熥一眼。

朱允熥脸色顿了顿。

朱元璋这话,需要反着听。

故意的。

喜欢这种阴阳怪气。

“孙儿是应该的。”朱允熥立刻拱了拱手道,随即他并没有立刻提起蓝玉的事情,而是道:

“方才见皇爷爷忧愁,莫非是出了什么大事?”

闻言。

朱元璋忽然叹了口气道。

“你既然问了,咱和你说说也无妨。”

“卫所那边,问题很大,咱让兵部的官员给拿出个法子来,三个月了,始终没有任何办法。”

卫所?

朱允熥对于当今大明朝的卫所制度,还是有着一定了解的。

卫所制,是皇爷爷朱元璋在洪武元年确立的军事制度,旨在实现‘兵农合一’,以较低成本维持庞大军队。

不过,很可惜的是。

这一制度在洪武时期,就已暴露出诸多问题了。

这些问题,其实在明朝洪武时期并没有解决,也相应的为明代中后期的军事衰落埋下隐患。

目前,卫所制的基本架构,是由卫、千户所、百户所所组成的,其中卫这一层,每卫编制五千人,设指挥使,正三品官职;千户所每所一千一百二十人,设千户,正五品官职;百户所每所一百一十二人,设百户,正六品官职。

再往下,就是总旗和小旗了,这种属于基层军官,他们基本上管理大约十到五十名士兵。

也就是洪武初年,卫所制刚刚确立后,皇爷爷朱元璋也相应的制定了兵源与军户制度,其中有着世袭军户制度,士兵及其后代永久为军,不得转业,还有军屯自给结构,每名士兵授田五十亩,战时为兵,闲时务农。

而这一制度,主要的指挥体系为五军都督府和都指挥使司所管理,五军都督府统辖全国卫所,但调兵权归兵部,防止将领专权;都指挥使司也就是省级军事机构,管理地方卫所。

其实,卫所制刚刚诞生时,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种问题越来越多。

没想到,皇爷爷朱元璋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确实是有着一定的先见之明。

“孙儿明白,皇爷爷担忧的具体是什么了。”

朱允熥忽然道。

闻言,朱元璋脸色微变,略带好奇之是打量着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