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阅读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28章 改稻为桑,天下士子楷模,方孝孺!

第28章 改稻为桑,天下士子楷模,方孝孺!

,甚至需要周围其他地区运送粮食过来。

桑田占比超过四成的地区,更是出现了‘蚕桑失业则举家无食’的现象,大约洪武二十年的时候,太湖流域霜冻导致桑叶绝收,直接引发织户暴动。

同时也使得豪强土地兼并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地官吏采用‘诡寄’‘飞洒’等手段逃税,松江府出现甚至出现‘一田三主’的荒诞怪象,田底权、田面权、永佃权分离。

“江南地区改稻为桑,如此多的问题,难以解决,而现在朱允熥贵为吴王,他理应有责任解决这些事情啊。”

黄子澄露出笑容来,齐泰也随即哈哈大笑道:

“这个方法,确实不错。”

“若是朱允熥不解决的话,那他担任这个吴王有何道理,岂不是无能?这既让陛下失望,又让文武百官觉得不妥,很有可能他的吴王之位就要被罢黜了,那这样对于朱允熥的政治威望将是一个重重的打击。”

“而若朱允熥去解决的话,那势必要前往江南地区亲自解决,这样的话他就顺理成章的离开了京城这个政治中心了。”

“而解决这个问题,岂是一日两日就能完事的?至少三两年,到那个时候京城内恐怕殿下已经被册立为皇太孙了,到那个时候朱允熥就只能在当地担任藩王了。”

“更不用说,朱允熥还未必有方法解决。”

两人对视一笑。

他们这个方法,可谓是一个阳谋,不管朱允熥如何做,都会陷入到他们的圈套中,不管最终如何,他们都是获益的一方。

其实这也是借鉴了唐朝初期,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太子争夺之战中,李建成的方法,当时李建成就准备让李世民离开京城的,不过当时李渊并没有允许。

而现在,大明朝的情况和那一次可不同,朱允熥现在是正了八经的吴王,去解决这些事情理所应当,你不去解决,你当什么吴王?

“就这么办吧,殿下,我们去联系联系一些官员,明日朝会上就提一下这件事情。”

黄子澄和齐泰,本身并不认识很多朝廷中的重臣,毕竟能上早朝的至少也是正五品的官员,而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资格,不过得益于他们是二皇孙朱允炆的老师的关系,这导致他们站在了朱允炆的阵营中,也因此和朱允炆背后的政治资源产生了联系。

太子妃吕氏所出身的家族,宋元明三朝为官,在朝廷中的政治能量太过浑厚了,他们只需要出面提一提这件事情,自然会有人出手的,也不用殿下亲自去了。

“哦,对了,殿下,我们近日发现了一位才能不凡的学子,不如给殿下引荐一番?”

黄子澄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情。

眼下。

就他们两人能在这宫内给朱允炆出谋划策,说实话力量并不算是充足。

这也势必需要增加一些人手。

因为,迟早会有他们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群策群力这个道理谁都懂,毕竟人多力量大嘛,朱允熥被封为吴王已经有资格开始征召人手了,他们这边自然也不能落后?

“哦?不知是何人?”朱允炆好奇道。

能多一个人来帮他,自然是好事。

“哈哈,此人名叫方孝孺,其师乃是大儒宋濂。”

大儒宋濂!

朱允炆脸色顿了顿,心中立刻浮现出喜意。

要知道,宋濂就是当初父亲的老师。

那么,这也代表着这位名叫方孝孺的士子,其身为宋濂的门生,自然能继承大量宋濂的资源和人脉,方孝孺是一个值得拉拢的人。

“在哪里,快快引路,带我去看看。”

朱允炆急迫的道。

“就在明道书院,我等这就前去。”

明道书院。

这是自南宋时期,就已经建造的书院了,若是拿观星书院来和其作比较的话,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南宋嘉定年间,明道书院开始建造,据闻,这座书院乃是为了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而建,因为程颢,就号明道。

哪怕到了元朝,南宋灭亡后,书院一度衰落,但元朝仍保留其建制,作为江南儒学教育中心。

到了洪武朝,这明道书院再度复兴了起来,再加上当今的槐底朱元璋重视文教,洪武初年,朱元璋恢复科举,并下令重修天下书院,明道书院得以重建。

也就是今年,洪武二十五年,明道书院被纳入南京国子监附属体系,成为培养官员的重要场所。

天下士子十之八九,出自于明道!

这就是这个时代,明道书院的声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