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决蝗灾,水利工程必不可少,这东西能直接破坏蝗虫滋生环境,若是黄淮流域一次大规模疏浚工程成功的话,朱允熥认为至少能让蝗虫产卵地减少六成以上。
再加上稳定河道后,洪水泛滥就会减少,夏季不再形成大片干涸滩涂,蝗虫失去集中产卵场所。
朱允熥把具体的蝗患治理方法说了个大概后,朱元璋沉默良久,然后看向下方的文武百官,道:
“你们觉得,允熥这法子如何?”
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谁都不敢站出来说什么。
赞同的话,若是朝廷真的使用了朱允熥这种消散蝗灾的方法,但最后失败了,该怎么办?
他们也要担负责任的啊。
人家朱允熥是皇孙,哪怕这件事情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罪过,可他们就不同了。
若是反驳的话,朱允熥说的有理有据,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一样,到时候朝廷按照朱允熥的方法开始消散蝗灾的话,成功了该怎么办?
那岂不是要被打脸了?
甚至想象的更严重一点,站出来反驳的人,还有可能会被朱允熥认为,是朱允炆手底下的官员,这就相当于间接性的参与到了夺嫡之战中,说不准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陛下,臣觉得三皇孙殿下这法子不错!”
这时,有武官站出来言道,其是永平侯谢成,本来就是支持朱允熥的开国武将勋贵一派,自然要站出来为朱允熥说话了。
“当今朝廷上的官员们都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而蝗灾需要尽快解决,臣建议可是适当使用三皇孙殿下的方法。”
怀远侯曹兴,也站出来言道。
“臣,赞同此法。”
又有人站出来了,这位是会宁侯张温,同样是开国勋贵。
随着大量的武将元勋站出来,实际上现在的朝廷形式已经很明显了,原本上朝廷中官员的矛盾,可能仅仅局限于文官和武将们,浙东派和淮西派们,但随着朱允熥站出来争夺皇位,这导致渐渐地很多官员已经渐渐的依附于朱允炆、朱允熥这两位不同皇孙之下了。
不过,此时大量文官倒是没有站出来说什么。
首先,这蝗患之事未必能够成功,看似朱允熥说的言之凿凿,但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想过彻底治理掉蝗患,却没有成功的,你朱允熥有这么大的能耐,说治理就能治理了?
到时候万一这法子不行呢?
那就不用他们出手了,朱允熥先败了一局。
若是到时候,朱允熥的法子成功了,他们再想其他办法针对朱允熥也并非不可以,同时若是朱允熥的治理蝗患之法在这期间,出现了可能成功的预兆,那么...他们难道不可以人为干预么?
所以这个时候,不说来说话,自然是最正确的选择。
“那就按照允熥的方法,先行于台州治理蝗患,看看效果吧。”
朱元璋沉思片刻,言道。
因为历史上很少有治理蝗患成功的经验,他也无法确定朱允熥所说的办法到底能不能行,眼下只能尝试使用。
再者说了,就算不用朱允熥的方法,其他大臣提出来另外一种方法的话,不也还是需要尝试吗?
前人没有留下任何经验,眼下只能一步步尝试,算是披荆斩棘,开辟出来一条路了。
蝗灾的事情,到此就商议的差不多了,朱元璋本来准备退朝了,可这时朱允炆忽然出列,言道:
“皇爷爷,孙儿今日发现我大明朝的殿阁大学士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与诸位学士们商议,总结出了一套新的制度,名为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能解决殿阁大学士制度所引发的诸多弊端和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