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阅读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41章 如果说,方孝孺是自己人呢?

第41章 如果说,方孝孺是自己人呢?

过纯,则落地成空!它将‘人欲’置于‘天理’的绝对对立面,要求彻底灭绝,此乃断绝了凡人向上攀登之阶梯,堵塞了道德教化落地生根之土壤!试问,一个要求人人皆为圣贤方能治理的学说,如何能真正有效地治理一个由凡人组成的世界?其理想之崇高,与其现实之无力,岂非先生学说最大的悖论与鸿沟?”

当说到这种地步。

方孝孺的脸色已经彻底变了。

甚至身体微微发抖了起来。

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他的脸色微变。

对方的分析,直指理学实践困境的核心!

也就是说。

对方所说的,全部都是真话。

这如何反驳?

但。

他绝对不容许自己就这么败了。

思索间,方孝孺忽然脸色发红起来。

“荒谬!教化之功,正在于变化气质!三代之治,风俗淳美,岂是虚言?若依你言,岂非放任人欲,同于禽兽?”

听方孝孺这般说。

朱允熥忽然忍不住笑了起来。

方孝孺怎么感觉有些急了呢?

他被自己给说怕了。

这番话中,明显出现了漏洞。

这漏洞,很显然就是“变化气质”和“三代之治”。

随即,他立刻道:

“变化气质?变化需有次第,需有阶梯!荀卿重‘师法之化,礼义之道’,强调‘化性起伪’,正是看到引导和规范的必要性,而非一蹴而就的灭绝!他正视人之有欲,故主张‘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再以礼法引导节制,使之合于中道。此乃承认现实,疏导规范,而非悬置理想,强求灭绝!”

“至于三代之治,先生,那更多是寄托理想的‘应然’图景,而非完全真实的‘实然’历史!若三代果如圣贤所述般完美无瑕,何来桀纣之暴?后世君王,亦多有效法三代之心,然结果如何?王莽依《周礼》改制,身死国灭!王安石行《周官》新法,谤满天下!问题不在于三代理想本身,而在于将理想化的‘应然’图景,直接、僵硬地套用于复杂多变的‘实然’现实!程朱之学为君王士大夫描绘了一幅‘存理灭欲’的圣王图景,却未曾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符合世情人性的治理路径,此非空谈误国而何?”

随着朱允熥这番话说完。

全场顿时寂静了起来。

方孝孺不禁陷入沉默。

他紧抿嘴唇,眼神中不再是绝对的自信,而是出现了深刻的思索、震动,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摇。

朱允熥的话,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切开了程朱理学在理想与现实、道德高标与政治实践之间那道难以弥合的伤口。

他引以为傲的‘正学’,其内在的紧张和可能的实践困境,被赤裸裸地揭示出来。

看着方孝孺这般样子,朱允熥倒是忽然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那就是。

或许这方孝孺,对于他而言,有着一定的用处呢?

怎么说呢。

从头发展荀学,这不禁难度很大,效率更是缓慢。

那若是把有名气的大儒,让他改变自己的信仰,让其成为推崇荀子的人呢?

这效果,立刻就不一样了!

叶煊想了想,基本上确定,这对于自己是很有利的。

因为目前,方孝孺的地位确实不同凡响。

其是洪武朝冉冉升起的程朱理学精神领袖,是宋濂的高徒,被视为理学正统的接班人,在士林和民间拥有巨大声望和道德感召力,同时,接下来他也将是朱允炆集团,也就是文官和理学集团的核心象征。

而他所想的策略,就是利用荀学,这种强调现实、功利、法度、人性复杂的思想作为理论武器,挑战并试图瓦解朱允炆背后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强调道德理想、天理人欲、性善、法先王,这就代表着其和荀学是彻底对立的,他的目的就是所构建的意识形态堡垒和政治合法性基础。

荀学成为他争取务实派、法家背景官员及对理学空疏不满者的旗帜。

而皇爷爷朱元璋又是什么态度呢?

朱元璋虽尊崇理学,把他定为官学,但其治国手段中,很明显更重典、特务、集权,这无不更近法家和荀学实用主义。

所以说,他若是能发展起来荀学,确实能击溃程朱理学思想。

同时,若是方孝孺真的转过来投靠他的话,那对朱允炆集团的毁灭性打击太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