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张以宁缓步走了出来,他大约四十多岁的年龄,从怀中翻了翻,拿出来一道圣旨。
众人见状,脸色立刻就变了,这怎么还把圣旨拿出来了?
陛下要宣读什么事情?
不过,这圣旨怎么不是由翰林院学士刘三吾来读?
正常情况下,翰林院学士刘三吾才是最有资格读圣旨的那个人啊。`1′4~k¢a·n¨s~h!u!.,n+e!t·
难道说。
因为刘三吾是二皇孙朱允炆的老师,已经相当于朱允炆这一派了,所以读圣旨这种事情,已经不能交给刘三吾了?
还有,怎么感觉这张以宁怀中好像还有其他东西呢?似乎也像是圣旨,难道说这圣旨并不是仅仅只有一份,而是很多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张以宁的声音响起,闻言文武百官立刻纷纷跪下,而远处的百姓们听不太清楚这里的声音,但见状也纷纷跪下,官员们都跪了,他们这些百姓们不跪,岂不是没长眼睛?
秦王朱慡、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以及朱允炆、朱允熥也纷纷跪下。
只见张以宁继续道:
“朕惟治国之道,必先强兵;强兵之要,首重舟楫。今察皇孙允熥,聪颖勤勉,深谙匠艺,所制战船,铁甲坚利,火器精猛,更创螺旋之巧、铅封之固,实乃水战之利器,国朝之重器。”
“特授允熥「督造水师战船总制使」,领工部船政司事,兼提调龙江、清江、苏州三处造船厂,总揽天下战船营造、改良、修葺诸务;凡战船式样、工料采办、匠役考选,皆由其专断;各都司、卫所战船调度、水师操演,亦须听其节制。”
“另设「战船研造院」,择通晓算术、格物者三十人隶之,专司火器改良、船式新创,准尔岁拨内帑银五十万两,自募闽粤巧匠,不拘常例,五品以下官吏,有违令者,可先拿问后奏;军国要务,许尔专折上达。”
“尔其慎乃攸司,克勤克敏,俾我大明水师,威震四海。”
“钦哉!”
文武百官们,尽皆跪拜在地上,听着这道圣旨,他们的心绪犹如排山倒海般,陷入巨大的震撼。
陛下,竟然赐给了朱允熥如此大的权力!
大明朝,真的要变天了!
这其中代表的东西太多了,要知道现在可是夺嫡关键时期,陛下却授予朱允熥‘督造水师战船总制使’这一实权重职,这绝非是简单的技术任命,而是具有深远的政治信号。
接下来,朱允熥将彻底的进行军工垄断,朱允熥掌控龙江、清江、苏州三大造船厂,等于捏住大明九成的战船产能,水师将领、漕运官员的升迁皆需其首肯,形成庞大技术官僚网络。
同时朱允熥也将拥有着一定的军权渗透,战船调度权使其能间接干预沿江水师布防,如长江各卫所战船修造、火器配给均需经其手,变相掌握部分军事命脉。
这对于朱允炆而言,更是形成了对‘文治路线’的制衡,朱允炆依仗翰林文官集团,主张‘宽仁治国’;而朱允熥凭借军工技术崛起,代表‘强兵务实’路线,陛下此举意在保持朝堂平衡,避免文官独大,但朱允熥可是还有这武将支持的啊,这代表着朱允熥的权力地位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朱允熥了。
还有,圣旨中‘可先拿问后奏’、‘专折上达’等特权,实为赋予朱允熥独立于文官体系的奏事权,直接削弱朱允炆支持的六科给事中封驳之权。
这也是在向勋贵集团释放信号。开国勋贵多掌兵权却不懂技术,朱允熥的复合装甲、线膛炮等创新,迫使淮西武将集团不得不依附新式战船体系,也代表着朱允熥将大幅度的掌控军事力量,也使得淮西勋贵集体更加听从于朱允熥。
黄子澄、齐泰等人跪在地上,深深的低着头,心中满是骇然和惊恐,更多的则是慌乱,陛下授予朱允熥‘督造水师战船总制使’这一官职,可以说已经彻底的对朱允炆的隐储君地位构成了威胁。
现在看起来,可能威胁并不大。
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朱允炆这一派的文官集体支持者所精心构建的‘仁政’话语体系在军工技术面前苍白无力,随着时间的发展,朱允熥势必以‘岁拨内帑银五十万两’的财力招募闽粤工匠,到那个时候,工部、户部的文官彻底失去对造船业的预算控制权。
而朱允熥还拥有了‘五品以下先拿问后奏’的特权,使其能直接逮捕反对技术改革的官员,这就意味着任何文官集体的官员得罪了朱允熥,或者朱允熥想要搞某个官员的话,简直轻而易举。
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