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阅读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17章 战船对轰!谁怂谁孙子!!

第17章 战船对轰!谁怂谁孙子!!

着陈南宾行礼,提出了借用轿子一事,随即想了想言道:“老师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看?”

他想着本来也无太大的事情。

可陈南宾却道:“殿下,我今日准备约见几位文人儒士,聊聊荀学的事情,就不去了吧?”

朱允熥没有想到,老师对于自己昨日提出来的‘抬高荀学地位以制衡拥戴朱允炆的程朱理学文官集体’这件事情如此在乎,昨日他才刚提,今日老师就已经约好人了。

好好好,太好了。

他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动起来,毕竟他一个人使劲的话,还是感到乏力的。

“好,拜托老师了。”

朱允熥满是感谢的对着陈南宾道,能看出来老师对于这件事情很上心。

再度对着陈南宾行了一礼后,朱允熥刚准备离去,就忽然想到了一事。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陈南宾,道:

“老师,能否帮我寻找三个人?”

“这三个人,皆有大才,我准备征召而来,为我所用。”

闻言,陈南宾倒是挺好奇的。

什么人,能让三皇孙如此重视?

大才?

这个大才,具体有多大的才能?

“三皇孙,不知所说的是哪三个人?”

陈南宾问道。

“这三个人,分别叫杨士奇、杨荣、杨溥。”

朱允熥所说的这三个人,正是历史上永乐朝时期大名鼎鼎、声名赫赫的三杨!

三杨的能力,那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上,永乐至宣德年间,杨士奇、杨荣、杨溥作为内阁核心,辅佐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三代帝王,开创‘仁宣之治’,其能力之强,在历朝历代的能臣中,也是出了名的。

三杨能力互补,杨士奇长于统筹、杨荣善决大事、杨溥精于维稳,共同奠定‘仁宣之治’,虽有个体局限,但作为整体,其能力在明代内阁首辅中属顶尖水平,堪称‘文官政治的黄金组合’。

他现在手底下,正是缺人的时候。

看似自己背后,有着大量武官们支持,而在这种夺嫡之战中,武官们起到的作用可谓是少的可怜,毕竟自己也不能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发动玄武门之变啊,因此手底下还是需要一些拥有不俗智慧,能出谋划策的能人的。

“杨士奇、杨荣、杨溥。”

陈南宾重复了一遍朱允熥所说的这三个人的名字,眉头微微挑起,从来没有听说过啊。

当今天下的能人当中,似乎并没有这三个人啊。

还都姓杨。

一个家族里面出来的?

朱允熥见陈南宾露出这样的表情,才反应过来自己还没有把三杨的信息说出来呢,他随即言道:

“杨士奇,现在应该二十七岁左右,并未入仕,其现在在江西泰和,以游学、讲学、教书为生,和解缙等江西文人交游。”

距离杨士奇入仕还早呢,起码也要个八九年甚至十年吧?朱允熥记得杨士奇是建文二年才被举荐入翰林院的,直到永乐朝才彻底崛起。,搜·搜-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

“杨荣现在二十一岁,是福建建安人,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杨荣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举人,但并未考中进士,现在应该在建安备考会试。”

杨荣和杨士奇差不多,其建文二年中的进士,到了永乐朝时期才受到朱棣重用。

“杨溥现在二十岁,并未入仕,现在应该居住在湖光石首一带,估计他也在背考,为地方生员。”

杨溥建文二年的时候,与杨荣同科中进士,后因靖难被囚十年,之后才慢慢崛起。

“好,我记住这三个人了。”

陈南宾心中觉得很意外,三个连仕途都未踏入的年轻人?并且看样子也并非出自于高门大户,三皇孙殿下为何对其如此看重?

不过,看三皇孙殿下这样子,这三个年轻人估计真的有点本事。

算了,也不用管那么多了。

照着做,就对了。

虽然夺嫡之争刚刚开始,但三皇孙的表现和智慧,让他很多事情都相信三皇孙的判断,朱允熥既然选择征召这三个年轻人,估计是有其中的道理的。

“嗯。”

朱允熥颔首,然后离开大本堂。

老师陈南宾的轿子,就停在大本堂外,他虽然是皇孙,但也需要先知会老师一声,才能使用。

来到大本堂,朱允熥让侍卫抬着轿子,带着自己前往龙江造船厂,这侍卫就是东宫西佩殿的侍卫,平日里都跟在他的身边,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