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阅读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6章 秦王才有资格承继大统!

第6章 秦王才有资格承继大统!

错。”

“夺嫡之争历来残酷,况且朱允熥都敢抬棺死谏陛下,证明其心肠冷如坚石,其为了皇太孙之位甚至可以牺牲一些、付出一些,殿下认为朱允熥得势,岂能饶了你?”

齐泰说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他见朱允炆已经产生了退意,不由列举了部分的前车之鉴。

“秦朝的扶苏,何等下场?”

“唐朝时期,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夺嫡,最终李世民胜出,李建成被杀,子孙尽皆被诛!”

“李世民的两个儿子,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夺嫡失败,各自又是何等的凄凉?”

齐泰列举了一桩桩事件,朱允炆额头上不禁浮现出汗珠,他现在才明白自己已经搅入到这浑水中了,根本不可能抽身。

不是自己示弱、退出,就能结束的。

夺嫡之战,唯有另外一方彻底消失,才算结束。

“若朱允熥继位,他必杀我!”

朱允炆感到自己这个弟弟格外的陌生,朱允熥连皇爷爷都不怕,都敢死谏,必然是个心狠的人,其可能会放过自己吗?

换而言之。

若自己未来继位了,会留下朱允熥这个祸患吗?

“老师,现在该怎么办?”朱允炆立刻请教道。

“不急,不急。”黄子澄安抚着朱允炆,让其在一侧座下,然后仔细思索起来。

齐泰这个时候,眼神光芒若隐若现,也感觉到了压力。

“目前,我等的人手还是太少了,其实朝廷中还是有着很多文官处于中立态度。”

“我认为,当前先需要团结大量文官集体的力量,这样才能有着胜算。”

黄子澄忽然道。

而今朱允炆虽然背后拥有着雄厚的文官力量,但这股力量是因为其母吕氏的家族所带来的,其实朝堂上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文官家族,并未彻底站在朱允炆这边。

他们处于观望状态。

若是没有朱允熥出来闹的话,这群人早晚都会过来支持朱允炆的,可现在却不同了,随着朱允熥的胜算越来越高,天然性的就会有大量的力量,涌入到朱允熥那边。

“你觉得,内阁制度此时提出来,如何?”齐泰聚精会神的盯着黄子澄,声音压的格外低。

闻言,黄子澄脸色一颤。

内阁制度!

此制度,仅仅是很多文官集体私底下的构想而已。

目前,大明朝使用的是殿阁大学士制度。

自从洪武初年,陛下杀死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后,就设立了四辅官制度,但四辅官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只用了不到一年,陛下就重新设立了一种新的制度,也就是使用到今日的‘殿阁大学士’制度。

殿阁中,有着华盖殿、武英殿,其中最高负责人为大学士,不过对于皇帝而言,他们仅作为‘顾问’而已,并非有着实权。

殿阁大学士的职能,基本上就是备咨询、草拟诏书

他们没有决策权,所有政务仍由陛下亲批,同时大学士品级低,不过正五品,无法制衡六部,因为六部尚书可是正二品官员。

这殿阁大学士制度,使用了这么多年了,其实此制度的缺陷也很明显,由于此制度仅限于顾问,而并无决策权,这就导致任何事情都必须陛下亲自躬亲,导致政务积压。

大学士们无法分担行政压力,到此殿阁大学士制度形同虚设。

再加上殿阁大学士仅仅为正五品官员,而六部尚书都是正二品,可以说大学士在朝廷中毫无话语权,最终导致大学士无法很好的协调六部事务,使得做事效率更加地下。

间接性的再度导致天子依旧需要亲自矗立大量琐碎政务。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殿阁大学士制度临时性差,缺乏稳定性,大学士由皇帝临时指派,无固定班底,流动性大。

这会政策缺乏连续性,容易因皇帝个人偏好而变动。

这些问题很早就存在了,当今陛下更是也很早就发现了,可始终没有思索到更好的制度,因此使用到了现在,再加上陛下精力充沛,许多问题陛下也都能亲自解决。

可到了下一位君王继位后,眼下的殿阁大学士制度就不合适了。

实际上这些年来很多文官早就思索出了新的制度,也就是内阁制度,内阁制度相比于殿阁大学士制度,有着诸多优势。

本来文官们想交给陛下的,可洪武年间一场又一场大案,导致根本没有人有心思提出来这些了。

“内阁制度,能大幅度减轻天子的负担,使得政务处理更加高效,仅这一点就非殿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