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人怎么来了?”
宁枫一头雾水,但还是立刻命人将曾行知带去了东院。^狐^恋+文~学! .更_新¢最`全¢
紧接着,他和文子渊三人又交代了几句,这才急匆匆地赶了过去。
与此同时,刚踏入东院的曾行知正在发懵!
这东院,他之前来过,可眼前的景象却仿佛是来到了另一个地方。
只见原本的厢房,如今一个个都大门敞开,里面整齐了放置了不少桌案和椅子,俨然是用来办公的。
不少官吏模样的书生,进进出出,手中还大多拿着一些奏折或者书卷。
四周厢房,从左到右,一圈划拉下来,居然被分割成了九个独立房间。
每个房间左侧门框之上,都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分别刻着“兵、礼、户、工、刑、吏、中书、门下和尚书”。
曾行知一看到这些木牌,就明白了这是在效仿朝廷制度。
可唯独这种书和门下以及尚书,这三个班房他有些无法理解。
恰好此时,宁枫匆匆赶来。
他刚要开口打招呼,却是一下愣住了。
因为这次曾行知前来,居然不是一人,而是带来二十名身穿紫衣的官吏。
“您老这是什么阵仗?您也打算效忠于本殿下了?本殿下如今的魅力已经如此之大了吗?”
宁枫下意识地摸着下巴,感觉自己似乎也没这么大魅力啊!
曾行知顿时黑了脸,没好气地道:
“陛下怕你一下招揽那么多幕僚,管理不过来,这才让我来协助六殿下你打理一番。*l¨u,o,l-a¢x¢s-w,.?c*o?m*”
“可老夫看这些班房,老夫这趟似乎是白跑了?”
宁枫微微错愕,但心里却是流过一丝暖意。
这满朝廷的,也就曾行知对自己始终关心和呵护,也真是难为这老头了。
“殿下,这眼前的一切您不打算介绍一下吗?”
曾行知环顾四周一圈,略显好奇地问道。
宁枫挠了挠脑袋,憨憨地道:
“我不知道啊!这一切都是文先生安排的,要不我还是把他叫来跟你解释吧!”
说罢,宁枫也不等曾行知回答,便已经命人去通知文子渊。
等到文子渊过来,曾行知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这中书、门下和尚书,三个班房是为何意?”
文子渊来的时候,通知他的人已经私下告诉过文子渊,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因此,他淡淡一笑道:
“回曾大人的话,此乃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怎么个章法?”
曾行知越发的好奇。′e/z`k.s\w′.+o′r_g\
“这个其实很简单!”
文子渊笑了笑你,介绍起来:
“这六部,借鉴的便是朝廷制度,不过学生斗胆又在此制度上进行了改变,特意增添了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这其中,中书省官员伏案草拟政令,门下省属吏穿梭传递文书,尚书省下辖六部按"吏户礼兵刑工"分列六厅。”
“简单来说,就是中书省负责出主意,门下省负责审核这个主意是否可靠,若是可靠,则交给尚书省前去执行。”
“而尚书省一旦下令,下面六部便需要竭力配合。”。最令人称奇的是,每厅檐下悬着琉璃灯,灯罩内"急""平""缓"三色木牌随事务轻重轮转。
“如此一来,便可避免专权、专政以及乱政的实施。”
听到这些,曾行知已经是全身轻颤,眼中满是惊叹之色。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三省六部制直接取消了所谓的首辅大人,将权利重新归拢到了皇帝手中。
同时,这种制度还能极大提升朝廷运转的效率,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乱政、错政的实施,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结党营私。
“这……这……都是你想出来的?”
曾行知感觉匪夷所思,此等优秀的制度若是用到朝堂之上,大康的国力必将迎来新的飞跃。
文子渊赶忙深施一礼:"学生僭越,略改朝廷旧制。三省分权制衡,六部共处一院,也可提升工作效率。"
“另学生还特设了'审计司',专核账目,以防有人欺上瞒下。”
听到这话,曾行知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居然连贪污这点都考虑到了。
他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不停地在各部班房门口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