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柄剑的饕餮纹完全对接,形成个巨大的太极图,黑剑的金光和水煞剑的蓝光在图中流转,煞气像是被抽走的烟,渐渐消失在漩涡里。九头狮对着我们点了点头,纵身跳进太极图,化作道银光,融入两柄剑中,玉柱上的水龙发出一声龙吟,缓缓合拢,将剑包裹其中,沉入归墟深处。
漩涡开始平息,海水变回蓝色,金色的房子和丝绸海草都消失了,只剩下我们的渔船在海面上漂浮。船老大瘫在甲板上,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哆嗦着说:“活了半辈子,头回见着这种事,你们俩……不是凡人吧?”
我摸了摸眉心,血珠彻底消失了,这次是真的平静了。胖子看着空荡荡的口袋,叹了口气:“他娘的,又白忙活一场,金币全扔了,就捞着个豁牙老头的船。”
船老大突然指着船底,那里沾着片银白色的毛,毛尖闪着金光。~s,h!u·b`x!s`.?c.o-m?“这是‘守山兽的灵毛’,”他捡起来递给我们,“据说能避水邪,比金子还值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潘家园的路上,胖子一直摩挲着灵毛,嘴里念叨着下次一定要捞点真宝贝。我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突然想起归墟漩涡里的金色房子,其实不是金子做的,是无数沉船的残骸被煞气镀上了层金,就像黑风口的青铜疙瘩,看着吓人,其实只是守护者的外壳。
到胡同口时,张大爷正对着老槐树笑,树洞里的雪雀飞出来,落在他肩上,嘴里叼着片银毛。“那小伙子托鸟给我带信了,”张大爷笑得眯起眼,“说归墟的事了了,以后天下太平,还说要谢咱的豆汁儿,下次来给咱带‘归墟的珍珠’,比鸡蛋还大!”
胖子一听来了精神:“真的?那咱可得等着!”
我看着老槐树,枝桠间的阳光正好,落在地上的光斑像个饕餮纹,只是这次不再透着诡异,反而暖洋洋的,像是在笑。胡同里的吆喝声、烤串的香味、张大爷的豆汁儿气混在一起,热闹得让人心里踏实。
“胖爷,开烤串摊了!”我对着串吧喊,“今儿个给张大爷烤十串‘守山兽特供串’,多放辣!”
胖子应了声,颠着手里的烤串签,火星子溅起来,落在青石板上,烫出个小小的印记,像极了昆仑墟石壁上的字——“守陵人,代代相传”。只是这次,后面多了个笑脸。
胡同里的雪雀又开始叫,这次的叫声清脆得像银铃,混着烤串的滋滋声,像是在唱首新的歌。我知道,这故事还没完,说不定哪天又会有个银毛小兽从树洞里钻出来,举着半块青铜疙瘩,对着我们笑,那时候,我和胖子还会抄起家伙,跟着它走,不是为了宝贝,是为了这胡同里的烟火气,总得有人守着。
潘家园的春天来得悄无声息,老槐树刚抽出嫩芽,树洞里就多了窝绿虫子,肥嘟嘟的,啃起叶子来“沙沙”响。王胖子蹲在串吧门口摆弄烤炉,铁签子敲得炉膛叮当响:“老胡你看这虫子,绿得发亮,说不定是‘守山兽’变的,专来给咱的槐树施肥。”
我正给张大爷送新烤的“守陵肉串”(用昆仑山带来的香料腌的,嚼着带股松木香),闻言回头瞅了瞅,虫子背上隐约有金色纹路,像极了归墟水煞剑的光纹。“别瞎琢磨,”我把肉串递给张大爷,“这是‘护树虫’,李二瞎子托人捎信说过,昆仑墟的树移栽到凡间,会引来这种虫,专吃啃树的杂菌,是好东西。”
张大爷刚咬了口肉串,突然指着胡同口:“那不是‘昆仑山来的小伙子’?”只见蓝布棉袄的身影正站在槐树下,帽檐压得低,手里拎着个藤筐,筐里冒出几缕白汽,裹着股清甜味,像是花蜜混着雪水。
“是守山兽!”胖子扔下烤签子就冲过去,“说好的归墟珍珠呢?比鸡蛋还大的那种!”
年轻人抬起头,窟窿眼儿里没流血,反倒飘出朵小雪花,落在藤筐里——筐里铺着银毛,放着颗拳头大的珍珠,珠心里裹着团金光,转动时能看到归墟的漩涡,还有九头狮在里面游弋。“他说这叫‘镇海珠’,”年轻人的声音不再嘶哑,带着点清泉的脆响,“能保潘家园百年不闹邪祟,还能……酿酒。”
最后俩字刚出口,珍珠突然裂开道缝,淌出些琥珀色的液汁,滴在张大爷的豆汁儿桶里。桶里的暗物质鱼突然蹦起来,尾巴拍得桶沿啪啪响,液汁混着豆汁儿,竟冒出股桂花味儿,闻着让人神清气爽。
“好家伙!”胖子直搓手,“这珍珠比茅台还金贵!快给胖爷我装一坛,咱仨今天不醉不归!”
年轻人突然从棉袄里掏出卷皮纸,展开来是幅地图,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