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负砍柴工,自助餐是当前唯一能让育才饭店由危转安的机会。但要想打好这场翻身仗,真正使育才饭店在城南站稳脚跟,小打小闹绝对不行,没有完全的准备就贸然换经验模式,也不过是用她们仨的钱打水漂罢了。
当然这段时间苏楚箐也不会完全闲着,她已经让姝君姐打了些传单出来,到时候站在门口发出去,也算是提前造势。
“等到下个月饭店重新开业,大家不仅会有固定的基本工资,当月的收入高,还会有额外的分成。”
“这敢情好,”王琼兰掰着手指头,与坐在同张桌子上李丽娟说话,“上一个月的班,拿两份工资。”
身上的罩衣还没来得及换下,就被喊过店面维持不下去后,就一直拉长着脸。
“就是换成你们刚才说的,那啥,自助餐?”
“自助餐咋啦?”不由苏楚箐再次介绍,王琼兰大嗓门就炸起了,要是控制好成本,一顿只用八毛七分,刚好是咱店里一碗炒鸡的价。”
“一份荤菜的钱,能把店里所有的东西都吃一遍,要是让我来选,准是天天来咱育才饭店下馆子。”
“咱现在店里的情况,李师傅又不是看不见,清真国营饭店都快要坐在咱脑袋顶上耀武扬威。现在外头到处都在讲要改革,要求新,咱再不搞出些新花样,这饭碗啊,我看才是真的要丢了。”
李丽娟也赞同道,“换条新路子也好,总好比开了店,大家坐在一起大小瞪小眼,服务员比顾客还多。”
这些天和王琼兰嗑瓜子嘴角都上了火,动动嘴皮子就疼到不行。
李跃华这才说了一句话,就被机关枪似的,突突堵回去。摆了摆手,李跃华晃着脑袋道,“算了,妇人之仁,懒得跟你们说。”
“虽然是从炒菜馆变成了顾客自己盛菜打饭,但育才饭店后厨和前厅的人员配置都不会改变,”
见李跃华和徐富谋忧心忡忡的模样,苏楚箐自然猜得出他们担心的是什么,“咱归根到底还是饭店,不会因为变了形式,就连吃食都让顾客自己上手炒吧?再说了,李师傅做的包子,在咱城南都是独一份,到时候,热气腾腾的馒头、花卷、包子一笼笼端出来,摆在大厅里头,不知道该有多好看呢。”
“既管饱又实在,多吃几个,这钱不就都挣到咱自己手上啦?”
王琼兰越想是越对小苏提出来的这个主意感到满意,而且在听到后续会有分成的消息后,更是将育才饭店的买卖当做是自家的生意来做。
本还对让苏楚箐接手饭店的决定而感到忐忑的曾家礼,见她短短几句话就将大伙的斗志激发出来,也不得不承认,这苏师傅,不仅是饭菜炒的好,就连管理员工也有自己的一套。
悬浮的心稍稍放回进肚子,但该说的曾家礼也必须要讲清楚。
“既然育才饭店后面是小苏和小陈来管,自然不能再挂‘国营’的牌子,后续的工资也不会再按照国有职员制定的工资标准发放,”
曾家礼的本意并不是为了泼冷水,现在把话说明白,也免得到时候饭店走上正轨了还要扯皮推诿。
“后续挣得多,大家分的钱肯定也多。当然了,毕竟这个决定做得却是比较匆忙,要是在坐的各位心里有不满意的地方,趁我和苏师傅都在,赶紧说出来,走和留我们都不强求。”
育才饭店再次安静下去。
曾经理也算是将大家伙最关心的问题,明晃晃地摆在明面上了。
在国营饭店上班,那就是捧上了金银铁饭碗,说出去都是倍有面儿。但把国营二字去掉,那就是个体户,是给私人老板打工,虽然现在计划经济渐渐有退出历史舞台的意思,但异军突起的‘个体户’毕竟在寻常人眼里,跟铁饭碗比起来,依旧是上不来台面。
就连先前最支持的王琼兰眼神都有些闪躲。
“跟着小苏干,肯定比不知道谁来管咱要强。”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但说要抛弃体/制类安稳的死工资,去单车博摩托,要是生意有起色倒还好,万一……这饭店越做越差,众人心里也发虚。
要说坐在大厅里最纠结的,非黑麻莫属。他从外省一路摸爬滚打到城南,挑粪掏下水道啥都做了,骗过人也被人打过,为的就是能得到份安稳的工作。好不容易能在育才饭店落脚,但现在这才刚拿了半个月的工资,饭店却快要没了。
说实话,黑麻自诩不是啥好人,也没那么多江湖义气,根本没必要把自己的前途堵在……
还没等黑麻做好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