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秋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落秋阅读 > 宫廷小厨娘在年代文躺赢 > 第 51 章 鲜菇豆腐盒子

第 51 章 鲜菇豆腐盒子

看,越看越迷糊,“都是肉菜了,还禁个鬼的荤腥。”

“不会是你把字看错了吧?”白案师傅刚蒸好了一笼素包子,笑着打趣道。

徐福谋:“你放屁,至少咱小学文化,读过几年书。”

“李师傅,你做馒头的豆腐还有剩的吗?”苏楚箐没立即解答徐福谋的疑虑,她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李跃华今天做得是豆腐包,发好的面团里塞入拌好佐料的豆腐,虽然不加一点油,却比纯肉包子都好吃。

“还是小苏鼻子灵,这才刚蒸出来就闻到味了,”李跃华从摆满蒸笼的桌子下拖出摆放整齐的一叠木箱,拿起压在最上面的重物,“还剩半屉,你要需要就都拿去。但是,你要用豆腐做肉菜?”

“对。”苏楚箐已经走过来,拿起豆腐,“今天就做一道豆腐盒子。”

豆腐是斋菜中最常用的食材,只要处理得当,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能与肉菜不相上下,古籍中就有记载,“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李跃华用作包子馅的豆腐与苏楚箐自己在家作的霉豆腐不同,所使用的是更加柔软细嫩的南豆腐,也就是石膏豆腐。

这种豆腐用石膏代替盐卤,色泽白,非常嫩,手指微微用力,就会在豆腐表面留下一道痕迹,但苏楚箐并未图方便,顺着一屉划切好的豆腐依次拿取的,而是将外围豆腐移开,取了整屉豆腐正中间的一块。豆腐入屉压制,豆汁流失,但中间一块是整屉中流失最少的,保存的原有汁味也是最浓的。而且这一块是不与周围一圈屉框接触的,未受过硬面压挤。所以软硬、密度很是一致,口感相对也是最好。

既然江师傅都说了不要在意成本,苏楚箐自然优中选优。

挑好了食材,苏楚箐在锅里倒上一点油,切了几根小米葱,又将正方形的南豆腐放在沾水的砧板上一分为二,才放轻手上的力道,将豆腐和葱段一并,移动到深口碗里。

切好的小米葱葱管和嫩白的豆腐摆在一起,更显得青翠欲滴。

锅里的油温刚刚升高,徐福谋以为她要开始炸豆腐了,苏楚箐却关了火,舀起一勺盐倒入油锅里。细腻纯白的精盐颗粒,被油脂浸透瞬间透明,然后又慢慢融化在菜油的余温当中。

稍微等菜油变凉后,苏楚箐才将混合盐粒的油全部倒进装有南豆腐的瓷碗当中。

“小葱拌豆腐。”没有离开的瑞三找了个小板凳坐着,他手里握着李跃华刚给的素包,眼睛却盯着苏楚箐手上的动作。

瑞三和年迈的阿姆相依为命,他是个傻子,每个月只有曾经理好心给的两毛钱。两毛钱吃不起肉,阿姆做的最多的小葱拌豆腐,与苏楚箐此刻的步骤一模一样。

虽然苏楚箐的确是从拌豆腐中汲取的灵感,但她现在所做的步骤,与‘拌’却是没有半点联系,用勺舀起菜油,均匀浇淋在豆腐上,苏楚箐笑着说,“不是拌豆腐,而是腌豆腐。”

不等徐福谋问出声,苏楚箐就直接帮他解答了疑惑,“豆腐难入味但不是不可入味。盐融于油中,就不会像直接加入精盐那样留下盐粒盐块。咸味随油而行,就算不破坏豆腐原本的模样,也能均匀地渗透融合到豆腐的每一处缝隙当中。再加上葱味、豆味、油味恰到好处地调和,哪怕不加辣椒和豆瓣酱,只用酱油调味,豆腐吃起来也不会觉得寡淡。”

徐福谋吃过豆腐盒子,无非就是把豆腐中间挖空,里面填上馅料后小火烧汁。正是因为知道这道菜的做法,苏楚箐现在这道‘腌豆腐’的步骤,在他看来就是多此一举,“既然是做肉菜,混肉馅的时候味道加重一些不就行了,何必还专门花时间用油腌豆腐,待会儿再经过油炸,吃起来不会腻口吗?”

新蒸出来几笼包子,李跃华又开始包下一轮的肉包,肉馅放在面皮的中间,右手的食指和母指把面皮捏起来,推指按压,皮薄馅大的包子圆嘟嘟地摆在蒸笼垫上,不多不少,正巧十五个褶。

“哪有什么肉馅,小苏做的肉菜,这豆腐就是‘肉’。”

“啊?”徐福谋抠脑壳。

瑞三听完李跃华的话更是急的摆手,“豆腐不是肉,猪肉不是豆腐。”

锅里重新倒上油,透亮的菜籽油从油壶里吨吨倒出来,苏楚箐没有开大火,反倒是用小火慢慢温油,直到圆弧状的锅底慢慢悠悠鼓起细小的油泡。

“虽然客人要求是有肉的味道,但实际上这道菜里是放不得丁点肉类,就算是肉糜也不行。”

纸条还拿在徐福谋手上,但苏楚箐已经完全记下了。她对这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