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说了很多对晋王不利的话,最后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三司会审调查赵光义,如果是他做的,就贬为庶人,圈禁起来,不能再给他任何爵位。~d¢i.y-i,k¨a*n~s\h~u-.+c′o+m?如果不是他做的,通过这种审讯,会让赵光义一党感觉到他的失势,大厦将倾,必然树倒猢狲散。
不得不说,赵普这一招十分狠辣,可以将赵光义一下子打入深渊,只要他被三司会审,就会非常被动,一步步倒台。因为赵普在晋王赵光义受审时候,会联合各方势力一切围剿晋王势力,打击南衙,不等会审结束,就会推赵德昭上位成为储君。
“圣上,此时正值多事之秋,内忧外患,大宋危矣。如果宫廷不宁,会更影响朝廷安定,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晋王之事,已经会动摇国之根本,必须要立即派武德司的人围住晋王府,对晋王进行软禁、提审!”
赵普说的言之凿凿,打算沉重打击晋王赵光义。
赵匡胤沉默不语,脸色阴沉,显然对赵普这番话,既反感、又动容。
本来赵匡胤对赵光义的兄弟感情很深,曾经带兵打仗,出生入死过,而且赵光义这些年对皇兄也是恭敬有加,他对赵光义也是非常照顾,不相信赵光义会如此心狠手辣,对大皇子下手,要通过宫变抢夺皇权。_如\文+徃¢ /追\蕞,鑫?璋!劫\
但是,人心又是最不可测的,赵匡胤也没有绝对把握,赵光义不会有这样想法,毕竟感情在权力前面,从来都是脆弱的,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骨肉相残,为了权位。
远的不说,大宋之前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杀兄弟,逼父亲,才得了皇位。后来他的大儿子李承乾也是想发动宫变取而代之,这让赵匡胤印象深刻。
所以,赵匡胤此时有些生气,一部分是对刺杀大皇子这件事感到愤怒,一部分是觉得赵普这些话有点危言耸听,挑拨离间,但却也是他心头之病。
因此赵匡胤内心矛盾,迟迟没有表态,牵扯太大,如果真的对晋王动手,大宋皇城的局势会更加诡谲多变,而他目前重病在床,有些无法稳住局面了,若是一年前,他还有很大优势能够压制住晋王,现在他身子重病,近期权力放给了大皇子和晋王,忽然要对晋王动手,会有许多变数。
但赵普没带过兵,不知军事冲突的不可确定性,他觉得只要皇帝一句话,什么晋王不是乖乖束手就擒,根本没有想过晋王已经操控了整个京城的势力,渗透了殿前司侍卫军的将领高层,三部九卿、京城地头蛇势力等,都被晋王控制了许多,这些势力是赵普不具备的,也是赵普在与晋王争斗中,最后失利的主要原因,没有这些硬实力。?j\i~n¢j^i?a`n,g`b~o`o/k,.\c!o+m¢
“圣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赵普还在催促。
殿外门口还有一人正在偷听,就是武德司指挥使、大内总管王继恩。
他已经听全了赵普的话,内心有些紧张,因为按赵普的方案,晋王有些危险啊!
这王继恩几年前就被晋王赵光义收买了,给了不少田地、金银珠宝等等,因为王继恩权力很大,又是阉割的身体,内心没有对女人的渴望,自然就贪恋金钱和权力,这一点被赵光义抓住,不断给他送礼,拉近关系,进行收买。
比起跟大皇子的关系,王继恩更亲近晋王,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大皇子赵德昭登基,肯定会自己重新培养小太监,不会继续用王继恩了,但是晋王话里话外却表示,若是有一天他若继承大宝,依然会重用王继恩,权力不变,待遇提高,赏赐比现在更丰厚的多,折让王继恩内心发生了变化,认可了晋王赵光义为未来主子了。
尤其是现在赵匡胤受伤未愈、重病在床,皇位继承人迟迟不明朗,让王继恩觉得晋王的机会来了,但这个节骨眼儿上,却发生了大皇子遇刺事件,让局势变得复杂,处于权利更迭最关键时刻,王继恩觉得自己应该发挥点作用,不能不作为地干等。
这时候,殿内的赵匡胤终于开口了,不过没有同意赵普的话,而是说道:“赵相,你先回去吧,朕打算把晋王召入宫内,亲自审问一下,化解这件事。”
赵普见赵匡胤没有听取自己的谏言,有一些失望和焦急,仍不死心给晋王插钉子:“圣上,以防万一,可秘密安排一些刀斧手和侍卫,以防万一。若晋王真有谋反之心,可当场缉拿,以防晋王铤而走险!”
“够了,你先退下吧。”赵匡胤有些不悦,感觉赵普现在明显就是在上眼药儿,挑拨